[東莞掃黃] 上半年GDP增速僅1.5%,“世界工廠”東莞怎麼了?
7月26日,東莞市統計局披露:2023年上半年全市地區生產總值(GDP)為5262.10億元,同比增長1.5%。較東莞今年一季度(2.2%),以及去年同期(1.6%)的水平均有所下降。
1.5%的增速意味著什麼?放在省內,廣東省上半年GDP增長5.0%,21個地級市有11個增速達到全省平均水平,揭陽增速最快,達到7.6%;東莞增速位居倒數第一,而倒數第二、三位的肇慶、茂名均增長2.9%,增速接近東莞的2倍。
放眼全國,今年上半年,全國GDP平均增速為5.5%,在目前已公布數據的主要城市中,東莞僅僅超過福建廈門,在主要城市中位居倒數第二。而作為萬億城市的“守門員”,東莞上半年在萬億GDP城市中,經濟增速倒數第一。
作為改革開放之後快速崛起的工業城市,東莞在2021年迎來屬於自己的“高光時刻”——GDP邁過萬億門檻。由此,也成為繼廣州、深圳、佛山之後廣東第4座GDP超萬億的城市,也成為全國第15個GDP過萬億元、人口超千萬的“雙萬城市”。
上半年僅1.5%的增速,東莞怎麼了?
“失速”背後
去年受國內外多重因素影響,東莞經濟增速下滑,全年GDP為11200.32億元,同比增長0.6%,低於廣東全省(1.9%)的水平。
今年新春首個工作日,廣東全省高質量發展大會上,東莞便提出,要全力確保一季度開門紅,爭取實現全年增長6%的目標。
然而,半年過去,東莞GDP增長並不盡如人意。受訪專家普遍認為,工業承壓、外貿增速放緩是東莞經濟“失速”的主因。
廣州市博士科技創新研究會會長、廣東省體制改革研究會執行會長彭澎向中國新聞周刊表示,東莞一直以“世界工廠”著稱,制造業占比很大,但自有知識產權又不足,對外依存度很高。因此,產業外遷、訂單減少、疫情和貿易保護主義打擊產業鏈供應鏈等因素,對東莞經濟增長影響很大。
上半年,東莞第一、二、三產業增加值分別為18.11億元、2889.57億元、2354.42億元,同比增長3.4%、-2.5%、7.1%。其中,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2379.57億元,同比下降5.9%,比一季度下降0.8個百分點。
工業是東莞經濟的基石,作為制造業重鎮,東莞的工業增加值去年高達6244億元,位居全國第九,是全國工業十強城市之一。工業增速下滑,對東莞經濟的影響不言而喻。
計算機、通信與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是東莞7個千億產業之一,也是東莞工業實力的名片。這一產業不僅是東莞主打產業,其在全國的排名也僅次於深圳和蘇州,位居全國第三。
然而,上半年,東莞計算機、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增加值下降4.9%,電氣機械和器材制造業下降7.4%。主打產業出現負增長,對於東莞經濟的影響明顯。
事實上,從東莞統計局披露的數據來看,近幾年,東莞的主打產業下降趨勢非常明顯。
以手機產量來看,東莞是全國手機制造基地,曾經一年生產過4億台手機,但在2019年產量見頂之後逐漸下滑。去年東莞手機產量只有19761.67萬台,相比於巔峰時期降幅超過一半。
另外,作為外貿型城市典型代表之一,出口對於東莞至關重要。廣東省社會科學院經濟學研究員丁力長期關注東莞的發展,曾做過東莞外貿依存度的課題研究。
他對中國新聞周刊表示,作為全世界重要的加工貼牌生產基地,東莞外貿依存度比一般的城市要高得多,一度達到百分之二百到百分之三百,海外市場不景氣,對東莞經濟的影響自然比較大。
2022年,東莞出口總額9240.1億元,其與GDP之比被視作外貿依存度,高達82.5%,位居全國第二。據了解,東莞外貿依存度歷史最高值出現在1995年,高達433.8%。
東莞市統計局數據顯示,今年上半年,東莞市外貿進出口6186億元,同比下降11.3%,其中出口下降了9.4%。而根據海關總署日前發布的外貿數據,今年上半年東莞進出口增速僅有-11.3%,被寧波趕超,位列萬億城市第六位。
外貿訂單的減少,直接影響到當地企業的發展和生存,特別是中小企業。一家在東莞經營多年的紙箱包裝廠,就在6月30日全面停止經營,除了個別善後崗位的人員外,其余所有員工將在7月第一天被遣散。根據該公司5月30日發布的停工歇業公告,其停業原因是經營環境惡化,公司訂單減少、業績下滑。
前述紙箱包裝廠並非孤例,東莞手機結構件大廠捷榮技術,也因受大環境影響訂單量驟減,安排部分員工放長假3個月。據了解,該公司約有9000名員工,客戶包括OPPO、華勤、三星、華為、Google等知名企業。


分享: |
注: | 在此頁中閱讀全文 |